国家授时中心参与的银河系旋臂结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

  11 月 3 日,在2020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,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员吴元伟参与的项目“基于高精度脉泽天体测量的银河系旋臂结构研究”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。

  人们对银河系结构的探索历程几乎一直伴随着天文学的发展,从 200年前威廉·赫歇尔时代到现在,人们前仆后继地利用各种方法揭开银河系结构的真实面貌。吴元伟与紫金山天文台、南京大学和上海天文台的中方合作者及国际合作小组历时近 20 年,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技术(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, 简称 VLBI)测量了近 200 颗示踪旋臂结构的脉泽源,成功绘制出迄今为止最为精确的银河系旋臂结构图,清晰地展示出银河系在整体上是一个具有四条旋臂的棒旋星系,而在细节上存在明显的次结构,在银河系旋臂结构领域做出了开创性、系统性的工作。吴元伟测量的分布于人马座旋臂(银河系的一条主旋臂)的20余颗星际脉泽的精确的距离与自行,对于该项成果做出了实质性贡献。

  VLBI技术作为当前测角精度最高的天体测量和空间大地测量技术,除精确确定自然天体的位置外,还可确定航天器的轨道,精确测定台站的坐标,精确测定地球的自转速率(世界时UT1)等地球定向参数,也是时间基准保持和空间基准维持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。近期,国家授时中心3×13米VLBI系统已初步具备了世界时UT1测量的能力,实现了优于100微秒的世界时测定精度,并例行化提供自主的世界时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