 
  
  
  
| 10月16日上午 主会场(爱琴海宴会厅3) | |||
| 时 间 | 报告人 | 报告题目 | 主持人 | 
| 9:20-9:45 | 李天初 | 原子时50周年:我们想要建设什么样的时频体系? | 王义遒 | 
| 9:45-10:10 | 韩春好 | 时空度量与相对论效应 | |
| 10:10-10:35 | 高连山 | BIRMM国产原子钟与时频系统技术研究进展 | |
| 10:35-11:00 | 张首刚 | 国家授时中心时间频率研究及应用 | |
| 11:00-11:25 | 梅刚华 | 关于气泡型铷频标稳定度极限 | |
| 11:25-11:50 | 刘 亮 | 空间冷原子钟在轨测试进展 | |
| 11:50-12:15 | 王力军 | 超高精度授时、守时及应用 | |
| 10月16日下午 量子频标分会场(牡丹厅) | |||
| 时 间 | 报告人 | 报告题目 | 主持人 | 
| 14:00-14:15 | 张振伟 优秀奖 | 便携式CPT原子钟的最新进展 | 梅刚华 | 
| 14:15-14:30 | 陈大勇 | 被动型CPT原子钟频移量的测量 | |
| 14:30-14:45 | 林海笑 | POP原子钟研究进展 | |
| 14:45-15:00 | 云恩学 | 高性能CPT原子钟小型化方案 | |
| 15:00-15:15 | 张盛楠 | 基于85Rb 5S1/2 → 6P3/2的小型超稳铷原子光频标 | |
| 15:15-15:30 | 薛潇博 | 基于单片机的CPT原子钟时序控制 | |
| 15:30-15:45 | 休 息 | ||
| 15:45-16:00 | 赵杏文 优秀奖 | 激光抽运小型铯原子钟研制进展报告 | 高连山 | 
| 16:00-16:15 | 王延辉 优秀奖 | 北京大学小型铯原子钟研制进展 | |
| 16:15-16:30 | 张 军 | 国产小铯钟比测结果分析 | |
| 16:30-16:45 | 黄凯凯 | 长寿命电子倍增器的研究 | |
| 16:45-17:00 | 孙富宇 | 基于铯原子拉比共振的微波腔内磁场测量 | |
| 17:00-17:15 | 谢伟滨 | 基于二维磁光阱的冷原子光抽运铯原子钟研究 | |
| 10月16日下午 时间系统分会场(海棠厅) | |||
| 时 间 | 报告人 | 报告题目 | 主持人 | 
| 14:00-14:15 | 刘 娅 | 基于卫星共视的标准时间远程高精度复现方法研究 | 张爱敏 | 
| 14:15-14:30 | 武文俊 | 北斗国际时间比对 | |
| 14:30-14:45 | 龚光华 | 基于光纤以太网的亚纳秒分布式授时技术 | |
| 14:45-15:00 | 弓剑军 | 单站GPS接收机码间偏差确定及短期预报 | |
| 15:00-15:15 | 金森林 | 基于压缩感知的GNSS授时型接收机信号处理方法 | |
| 15:15-15:30 | 徐 荣 | 北斗定时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算法研究 | |
| 15:30-15:45 | 休 息 | ||
| 15:45-16:00 | 周 渭 | 基于数字化相位处理和晶体振荡器背景的 高端频率控制装置 | 朱祥维 | 
| 16:00-16:15 | 方占军 | 第21届CCTF会议情况介绍 | |
| 16:15-16:30 | 董瑞芳 优秀奖 | 量子时间同步—高精度时间传递研究的新趋势 | |
| 16:30-16:45 | 白丽娜 | 相位差的直接数字化测量 | |
| 16:45-17:00 | 秦晓伟 | DAC采样时钟杂散对载波信号短期频率稳定度影响研究 | |
| 17:00-17:15 | 王向磊 | 几种卫星钟差预报模型的比较和分析 | |
| 10月17日上午 量子频标分会场(牡丹厅) | |||
| 时 间 | 报告人 | 报告题目 | 主持人 | 
| 8:30-8:45 | 吕德胜 优秀奖 | 空间冷原子微波钟的设计 | 陈景标 | 
| 8:45-9:00 | 戴少阳 | 超稳微波源的研制 | |
| 9:00-9:15 | 姜海峰 | 光生微波源系统 | |
| 9:15-9:30 | 左娅妮 | 基于双离子阱的协同冷却镉离子微波钟的研究进展 | |
| 9:30-9:45 | 刘丹丹 | 微波干涉开关的相位研究 | |
| 9:45-10:00 | 常鹏媛 | 铷原子四能级主动光钟的激射实现 | |
| 10:00-10:15 | 休 息 | ||
| 10:15-10:30 | 李 烨 优秀奖 | 提升锶原子光晶格钟短期稳定度到1E-16量级 | 方占军 | 
| 10:30-10:45 | 常 宏 优秀奖 | 国家授时中心锶原子光钟研制进展 | |
| 10:45-11:00 | 黄秉英 | 重新定义SI秒的展望 | |
| 11:00-11:15 | 陈伟亮 | 铯原子喷泉钟的光纤远程比对 | |
| 11:15-11:30 | 商浩森 | 基于全密封钙束管的小型钙原子束光学频率标准 | |
| 11:30-11:45 | 施俊如 | 铯原子喷泉钟均匀C场的研究 | |
| 11:45-12:00 | 曹远洪 | 一种商品光抽运铯原子钟 | |
| 10月17日上午 时间系统分会场(海棠厅) | |||
| 时 间 | 报告人 | 报告题目 | 主持人 | 
| 8:30-8:45 | 陈 星 | 440km光纤高精度频率传递和时间同步系统 | 刘 涛 | 
| 8:45-9:00 | 冯子桐 | 高精度光纤光频传递技术研究 | |
| 9:00-9:15 | 廖睿勇 | 光纤环型网中Sagnac效应对时间传递的影响 | |
| 9:15-9:30 | 侯 冬 | 基于被动相位共轭补偿法的自由空间频率传输 飞秒级时延抖动抑制技术 | |
| 9:30-9:45 | 杨宏雷 | 重频可大范围调节的光频锁定光纤光频梳 | |
| 9:45-10:00 | 袁 绪 | 单波长提高white_rabbit系统时间同步精度 | |
| 10:00-10:15 | 休 息 | ||
| 10:15-10:30 | 朱祥维 优秀奖 | 与北斗相关的时间频率研究工作进展 | 黄佩诚 | 
| 10:30-10:45 | 胡小工 | 北斗三号试验卫星星钟在轨评估 | |
| 10:45-11:00 | 孙保琪 | 基于iGMAS的精密时间服务 | |
| 11:00-11:15 | 刘长虹 | 授时综合监测平台的应用 | |
| 11:15-11:30 | 姚 当 | 基于中科院VGOS系统的UT1初步观测与计算 | |
| 11:30-11:45 | 徐劲松 | COFDM高清无线传输系统的信道均衡实现 | |
| 11:45-12:00 | 马浪明 | 国家授时中心VGOS网性能初步测试结果 | |
| 10月17日下午 量子频标分会场(牡丹厅) | |||
| 时 间 | 报告人 | 报告题目 | 主持人 | 
| 14:00-14:15 | 熊转贤 优秀奖 | 镱原子晶格光钟闭环运转的实现 | 常 宏 | 
| 14:15-14:30 | 周 敏 | 冷镱原子光钟系统不确定度的评估 | |
| 14:30-14:45 | 骆莉梦 | 冷镱原子光钟一级冷却的优化 | |
| 14:45-15:00 | 王暖让 优秀奖 | 汞离子微波频标囚禁射频源设计 | |
| 15:00-15:15 | 佘 磊 | 汞离子微波钟研究进展 | |
| 15:15-15:30 | 黄 垚 | 钙离子光钟研究进展 | |
| 15:30-15:45 | 休 息 | ||
| 15:45-16:00 | 史田田 | 好坏腔双波长主动光频标的实验进展 | 杨仁福 | 
| 16:00-16:15 | 韩成银 | 基于同一参考腔的多波长激光稳频 | |
| 16:15-16:30 | 王 倩 | 85Rb喷泉钟的研究进展 | |
| 16:30-16:45 | 杨 军 | 实验条件对铯炉温度的影响分析 | |
| 16:45-17:00 | 陈 江 | 守时型铯原子钟的测试 | |
| 10月17日下午 时间系统分会场(海棠厅) | |||
| 时 间 | 报告人 | 报告题目 | 主持人 | 
| 14:00-14:15 | 张荣彦 | 单频调制被动型氢钟仿真试验系统研究 | 周 渭 | 
| 14:15-14:30 | 王威雄 | 利用双GEO卫星的TWSTFT研究 | |
| 14:30-14:45 | 于 烨 | 基于Vondrak滤波一阶差分的灰色模型 及其在卫星钟差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| |
| 14:45-15:00 | 程 华 | 基于1588V2高精度时间长距离传送实践探索 | |
| 15:00-15:15 | 黄夏妹 | 卫星导航系统TMBOC信号捕获性能分析 | |
| 15:15-15:30 | 郭倚辰 | 同地氢钟相关性研究 | |
| 15:30-15:45 | 隋志国 | 播出延时变化时的时标控制 | |
Copyright@2009 By NTSC, ALL Rights Reserved.
www.ntsc.ac.cn